上饶集中营旧址

15
血染的丰碑
建筑名称:茅家岭监狱旧址
年代:1929年
建筑面积:322㎡
风格:中式
地址: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茅家岭街道茅家岭村
1988年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饶集中营茅家岭监狱旧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茅家岭街道茅家岭村,主体原为葛仙庙,建于1929年。旧址坐北朝南偏西,石木混合结构,抬梁式、穿斗式构架并用,悬山顶,阴阳瓦屋面。建筑总体布局近似方形,两进一天井,中轴线对称布置,自前至后依次为门厅,天井及厢房、正厅、披间,总面积322平方米。门厅横向长方形,面阔三间7.92米,进深一间3.37米,其后为天井,两侧与左右厢房相连。
茅家岭监狱旧址内景
1941年1月6日,就在全民族一致对外、共同抗敌时,国民党顽固派置民族利益于不顾,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率领军队7个师8万余人突袭了叶挺、项英率领的新四军9千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在和国民党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
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致哀并发表题词
1941年3月,为迅速审查、迫害皖南事变中被俘的新四军将士,国民党第三战区在江西上饶茅家岭、周田、李村、七峰岩等地强占众多民房,经过改造,设立了规模庞大的法西斯式人间地狱——上饶集中营。这里先后囚禁了新四军军长叶挺和新四军将领张正坤、冯达飞、黄诚、李子芳、林植夫等排以上干部770多人,以及从南方各省市搜捕的人士,如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冯雪峰,上海各界民众慰间团团长吴大琨,中共浙南特委书记郑丹甫,金衢特委常委宿士平,青年木刻家林夫等近150人,共计900余人。
茅家岭监狱负责将大批最坚定的、最不堪“感化”的新四军革命志士轮番关押起来“熔化”,并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的欺骗、物质利益的引诱、惨无人道的刑罚和腥风血雨的杀戮,被称为上饶集中营里最黑暗、最残酷的“狱中之狱”。
茅家岭监狱旧址
茅家岭监狱内设4个囚房(大禁闭室、小禁闭室、女禁闭室和优待室)、两个卫兵室、一个排长室和一个管理员室。国民党特务军官负责监狱管理,卫兵排担任警戒看守。监狱南大门、北侧门和西侧门均被封死,只留一个东侧门进出,周围架设了铁丝网,防守严格。
上饶集中营对革命者的折磨无所不用其极,有“金、木、水、火、土、风、站、吞、绞、毒”十种常见酷刑和“三点成一线”、“两腿半分弯”、“猴子攀桩”、“特别操”四种特殊刑罚,是当时中国最黑暗的地方之一。
集中营十大酷刑
监狱南门内侧有大小两种铁刺笼,大的为双人笼,小的为单人笼。作为集中营十种酷刑之一的“站”,就是站这种铁刺笼。受刑者站在里面不能动弹,稍一转动便会被四周钉满的铁丝刺得皮破血流。许多革命志士被罚站铁刺笼,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几天几夜。
铁刺笼
监狱北侧有个草棚搭成的刑讯室,里面有各种刑具,最为残酷的是老虎凳。受刑者坐在老虎凳上,双手被绑在十字架上,双腿膝盖处用细麻绳捆紧,在小腿处逐渐加砖,再加鞭打,导致全身剧烈疼痛,有的腿部被摧残得骨折筋断。此外,还有砍刀、刺针、绞绳、烙铁、灌辣椒水的壶以及铁锹、锄头、扁担等等。敌人就是用这些刑具对革命志士进行野蛮摧残。
刑讯室
在敌人残酷的迫害之下,革命志士们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仍然没有动摇。他们团结起来,为捍卫真理,坚决勇敢地与反动派展开各种形式的斗争。
在大禁闭室的墙上,留有当年关太平绘画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几位伟人的头像。关太平被关押前曾是上饶民众教育馆的艺术干事,在狱中,他应革命志士的要求,用瓦片在墙上刻画,后用木炭描绘,绘制了这些伟人头像。
大禁闭室

大禁闭室墙上的伟人图像
在小禁闭室的墙上,留有徐师梁、钟袁平、宿士平、吴越等革命志士集体绘制的《中国近百年革命史表》、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小禁闭室
斗争的高潮是著名的茅家岭暴动。1942年5月25日下午,由李胜、王传馥等5位共产党员组成的暴动委员会,抓住敌人警戒力量比较薄弱的时机,组织领导26位革命志士举行暴动。在赤手空拳和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卫兵展开英勇搏斗后,夺得轻机枪2挺、手提机枪2挺、步枪8支和手榴弹39枚,砸开平时封闭着的西侧门,冲出牢笼。钟袁平冲出后被卫兵的子弹击中负伤倒地,负责殿后的王传馥冲出后向正在开枪射击的敌卫兵扔出一颗手榴弹,炸死了敌卫兵班长,自己也被敌人开枪击中负伤,两人被敌人捕回杀害,其他24位革命志士成功越狱。郭沫若曾赋诗:内战内行记上饶,江南一叶愤难消。茅家岭上英雄血,染遍红旗万代飘。
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碑
在上饶集中营,被囚禁的共产党人在狱中秘密党支部的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纪律,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团结广大革命志士同灭绝人性的国民党宪兵特务进行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焰,挫败了他们妄图从政治上、精神上瓦解抗日革命队伍的阴谋;显示了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力量,树立了彪炳史册的血染丰碑。旧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茅山岭监狱旧址之外,上饶集中营旧址还包括“大本营”周田苦工营旧址、“高级软化所”李村叶挺将军囚室、“政治软化所”七峰岩高干禁闭室旧址以及西山监狱旧址。
周田苦工营旧址
旧址位于江西上饶市信州区茅家岭街道周田村,是上饶集中营的大本营。
周田苦工营旧址分布在上周田和下周田两个自然村,房屋大多属砖木混合结构,占地面积30余亩。内设1-6中队旧址、大礼堂、太平间、“七君子”囚室、“军官大队”、“特训班”本部、五福亭、大操场遗址等。
1941年3月,上饶集中营在周田设立之初,打着“军政训练机关”的幌子,由两个重要部分组成,简称“军官大队”和“特别训练班”,专门囚禁皖南事变中被俘的新四军排以上干部和从东南各省地方上搜捕来的共产党员、爱国进步人士。旧址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村叶挺将军囚室

旧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皂头村李村,原为普通农家民居。
建于民国年间,坐北朝南偏东,总体布局类似正方形,西南角为一露天小院,住房以北、东两面或L形,砖石木结构,穿斗梁架,悬山顶,阴阳瓦屋面,北局室三间成一字排开,通面阔10米,进深两间6米。东居室四间成一字排开,通面阔14.9米,进深三间7.5米,建筑面积255平方米。
皖南事变前曾被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副官处用作招待所,皖南事变后改作监狱,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曾囚禁于此。在狱中,他大义凛然,拒绝了蒋介石及顾祝同等人的劝降游说和高官厚禄的诱骗,并在囚室墙壁上书写“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正气压邪气,不变应万变”、“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坐牢三个月,胜读十年书”,表明自己矢志不移、坚贞不屈的心迹。旧址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峰岩高干禁闭室旧址

旧址位于上饶县田墩乡西山村七峰寺,为民国26年(1937年)兴建的庙宇“七峰禅寺”。
坐南朝北,砖木混合结构,抬梁式、穿斗式构架并用,硬山顶封火墙与悬山顶并用,阴阳瓦屋面。建筑依山势而建,由山门、前院、天井、天王殿、左右厢房,大雄宝殿(岩穴中)偏房组成。面积约为100平方米。
皖南事变后,三战区长官司令部派兵赶走寺内僧众,将僧房改为秘密监狱,设有四间禁闭室,用作关押“皖南事变”中被俘的新四军高级干部。其中有新四军三支队司令员张正坤,教导总队副队长冯达飞,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子芳、军部直属三支队5团团长余锦树,军部军医处副处长王聿先等30多人。旧址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山监狱旧址
旧址位于江西市上饶县黄市乡牛皮滩村西桃村,原为当地一庙宇,建于民国初年,坐东朝西偏北。
总体布局近似方形,砖木结构,门廊面阔三间,宽9.89米,两口天井,进深12.19米,沿中轴线对称布置,由前向后,依次为门廊,前天井及两侧廊。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
这里曾是上饶三战区军法执行监部下级机构,专门囚禁所谓的“政治犯”,囚禁人员最多达100多人。旧址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