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研学凭啥圈住人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是行走中的发现和学习。
近段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研学游团队涌向赣州,掀起了一阵研学热。赣州,俨然成为研学游的热门目的地。赣州红色研学为何受热捧?红色研学之旅有何精彩体验?
一
赣南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赣南大地留下众多的党史、革命史遗址旧居和纪念设施。据不完全统计,赣州目前共有遗址旧居及纪念设施500余处,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群)、纪念建筑物等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有267处。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为红色研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滋养。
赣州先后出台《关于支持红色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制度文件;编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赣州段建设保护规划》,努力打造红色基因代代传的精品工程;在全省率先编制红色教育培训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制定了红培机构、基地、师资等相关管理办法……
为加快红色培训和红色研学发展,赣州专门成立了管理服务机构——红色资源保护发展中心,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一批红色培训基地,开发一系列精品课程,培育一批优秀的红色培训辅导员等。
赣州市红色资源保护发展中心主任蔡小卫说:“我们先后到井冈山、遵义、延安等地调研考察,借鉴当地经验做法,推出创新举措,催化了赣州红色培训快速发展。”
目前,赣州红色研学已初见成效。
——红培阵地不断壮大。赣州建成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宁都县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等国家、省、市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0个,总数稳居全国前列。
——红色培训模式不断丰富。已形成以各级党校为龙头、139家红色教育培训机构联动发展的培训机构体系,并开发了集培训、参与、体验于一体的红色培训模式。
——红培、研学基地层出不穷。相继建成瑞金红源记忆教育培训基地、兴国国防教育基地、兴国红领巾少年军校、于都初心纪等一批红培、研学基地并投入运营。
二
研学团队来了看什么?学什么?近日,170多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学生及家长来到瑞金开展“护苗2023·红色童话”研学活动,通过品尝红井水、瞻仰红军烈士纪念塔、参观革命旧居旧址等方式,重温中央苏区时期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
为了进一步丰富红色研学的形式和体验感,赣州面向全市征集遴选了111条研学线路和134节研学课程,打造贯穿瑞金、兴国、于都等地的红色主题研学精品线路19条,开发了《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重走长征路》《马前托孤践初心》等红色精品课程。
同时,在新建重大文旅项目中植入红色研学元素,通过科技赋能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共生,全面、立体、生动地讲好长征故事。
在方特东方欲晓主题乐园,大型剧场表演项目《圆明园》再现“万园之园”盛景,记录历史之殇;大型室内有轨漂流项目《致远致远》见证“致远”号从英国船厂诞生到甲午海战沉没的壮烈一生;沉浸式体验《铁道游击》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跟着游击队一起夺火车、炸桥梁……为观众带来了更加新颖的红色研学新体验。
瑞金市文广新旅局局长戴橘子说,瑞金在红色景观中融入旅游元素,不断完善研学基地、丰富研学内容、创新研学形式,面向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设置“游共和国摇篮,启新时代长征”“不忘革命初心,缅怀先烈精神”等精品线路,让红色教育更鲜活、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三
“‘我留下来,他们会感到共产党没有走,红军没有走,革命有希望’,陈毅这番充满感情的话语,使周恩来不禁热泪盈眶……”大余县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的红色小导游赖梦晨用心为游客讲解革命往事。
如今,赣州市3000多名“红色小导游”利用节假日在各红色景区开展志愿讲解活动,成为赣州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独特风景。
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红色研学与乡村旅游、劳动教育等有机结合,产生“链动”效应。赣州开发“红色+N”研学模式,以红色资源为轴心、融合当地的绿色资源、生态优势,不仅丰富研学内容,也助力乡村振兴。
据初步统计,2023年1至4月,全市共有24.86万人次中小学生参加研学实践活动,其中14.25万人次参加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占比达到57.32%。
为围绕打造全省知名、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研学品牌,赣州依托赣深对口合作机制,积极对接深圳市教育局等有关部门,推动两地研学实践合作,同时还加强与周边地市合作,积极主办并参与深圳、广州、厦门等地的研学实践活动。
红色研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教育方式,把课堂搬到了校外,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读懂历史、掌握知识、开拓视野,在潜移默化的研学之旅中了解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从而在内心播撒了红色火种,激发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朴素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