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
江西兴国,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是闻名中央苏区的模范县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苏区干部好作风、将军文化、长征文化等诸多红色历史文化闻名遐迩,激荡人心。
1931年,中央红军在这里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这场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将士的昂扬斗志,坚定了他们革命必胜的信心。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国段),官田中央兵工厂、中央苏区烈士陵园、潋江书院等众多红色遗址依然屹立于此。90多年后,当我来到这里,在红色遗址前默默站定,思绪仿佛回到了那波澜壮阔的红色岁月……
位于兴国兴莲乡的官田村,一派静谧气息,在官田中央兵工厂外,可以看到,这里的建筑群大多是方形的结构样式,历史建筑的原貌保存较好。官田中央兵工厂的四周,还保留着特务连旧址、总务科旧址、弹药科旧址等建筑,它们都是红军战士曾经战斗和工作的地方。
走进官田中央兵工厂大厅,抬头向上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行醒目的大字:军事必需工业的建立,是苏维埃建设的重要任务——毛泽东。是啊,在那样的斗争环境里,为了更好地巩固和保卫新生的中华苏维埃红色政权,建立兵工厂十分重要。于是,在1931年10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创办的第一个兵工厂——官田中央兵工厂诞生了,它是苏区时期设备最齐全、技术最先进、机构最完整的兵工厂,被誉为“人民兵工的始祖”“人民军工发祥地”和“人民工业之源”。这里较为完整地保留了红军当时使用的各种兵器。在中央兵工厂总务科旧址,可以看到许多红军当时使用过的草帽、草鞋、煤油灯等各类生活用品。尽管岁月流逝,它们仍旧保持着原来的面貌,仿佛诉说着红军在官田村的点点滴滴。
走在兴国长征步道上,可以看到沿线分布着丰富的长征遗址以及纪念设施、展陈设施,这些文物资源和长征文化线路共同构成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国段)的核心。
在兴国县高兴镇中央苏区烈士陵园,我脚步沉重,心里默念着墓碑上红军战士的名字,想象着他们青春的样子。遥远的90多年前,他们抱定红军必胜、革命必胜的信念,毅然决然地投身革命,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牺牲在反“围剿”的战斗中和长征路上……
此时,天空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雨水打湿了我的脸庞。我拾级而上,在红军高兴圩战斗遗址和红军高兴圩战斗纪念碑前默然肃立。
下山的路上,我不时停下脚步,只见重重叠叠的山峰在乌云的缠裹中若隐若现。不远处,一列火车疾驰而过。当年,红军战士靠着一双双穿着草鞋的脚,翻雪山、过草地,历经千辛万苦走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
如今,90年过去了,人们可以乘坐飞机、火车、汽车等各种交通工具抵达任何一个地方,但是,我们始终不能忘记红军长征时走过的路,因为这是一条永葆初心与使命的光辉之路,是一条必须永远铭记于心的前进之路。
新时代新征程。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悠久的历史长河,光辉的革命历程,为兴国保留了许多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潋江书院、胡屋巷毛泽东旧居、兴国起义旧址、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旧址、越国公祠等都是这段红色历史的重要见证。潋江书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赣南地区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走进书院,抬头仰望,这里的建筑富有浓厚的客家特色,四方天井、雕梁画栋、彩绘浮雕等雅趣盎然,展现出独有的文化底蕴。
看着眼前的毛泽东雕像和“模范兴国”牌匾,时间仿佛回到了90多年前的那个春天。1929年4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首次来到兴国,在潋江书院举办了一期土地革命干部培训班,并制定了《兴国县土地法》,为土地革命的开展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盛赞“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还亲笔题写了“模范兴国”四个大字,表彰兴国在革命战争中作出的突出贡献。从此,“模范兴国”闻名苏区。
如今,兴国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5点,省级保护单位19处。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历史文物,当地充分利用旧砖旧瓦,恢复老街小巷,做好文物活化和利用工作,不仅修缮和保护了毛泽东旧居等10处文保旧址,在潋江书院的周围,还打造出了一条平固街历史文化街区。同时,新建了24小时书吧、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空间,将兴国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资源充分结合,打造红色文旅新业态,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力量。
□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