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红色基因传承高端论坛主旨发言摘编

2024/10/24 14:42 | 来源:江西日报 | 编辑:徐杰
小字号

  原标题:

  弘扬长征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2024年红色基因传承高端论坛主旨发言摘编

  编者按

  90年前,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在于都集结,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伟大远征,其中孕育的长征精神至今焕发出时代光芒,激励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为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10月18日,2024年红色基因传承高端论坛在于都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长征出发史和长征史、长征精神、长征文化等内容,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了深入研讨、发表了真知灼见。现摘编与会专家学者主旨发言,以飨读者。

  以理想信念之光照亮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原主任 陈理

  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于都考察发出“新长征、再出发”伟大号召5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举办以“长征精神与新时代长征路”为主题的论坛,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以理想信念之光照亮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就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以理想信念之光照亮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必须切实解决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难题。党的历史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实践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不容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遭遇各种艰难险阻,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我们不能在已有成就面前停滞不前,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要始终牢记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新征程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长征永远在路上。

  以理想信念之光照亮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必须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要强化思想建党,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强化党内集中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强化制度建设,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形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效机制。

  以长征精神领航民族复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 李正华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走好新的长征路,续写时代新华章,必须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弘扬长征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精神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长征精神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什么是长征精神、为什么要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怎样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等基本问题,是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弘扬长征精神,必须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加强纪律性,发扬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弘扬长征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深入挖掘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征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必须系统学习和把握相关历史知识,准确把握它的深刻内涵。铭记红军丰功伟绩,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在加强对长征历史的挖掘和研究,不断推出有深度、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宣传教育方式,让长征精神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弘扬长征精神,最关键的就是要将它融入社会实践中。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要把长征精神融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艰苦奋斗精神,使其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长征精神的内涵,让长征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向世界宣传长征精神,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原主任 郭志刚

  长征,是中华民族解放斗争历程中的旷世史诗。长征铸就的长征精神,内涵极其丰富,贯穿其间的价值立场、价值追求,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

  红军顺利迈出战略转移第一步,得益于苏区军民间生死与共的密切联系。长征是一场极其艰难的远征。数万人的红军队伍要有序地实施战略转移,绝非一件易事。战略转移的准备工作纷繁复杂,没有苏区人民的积极配合和全力支持,不可能顺利完成。为确保中央红军顺利渡河,于都人民纷纷把自己家中的门板、床板甚至棺材板,都捐出来用于架设浮桥,提供的渡船有800多只。在中央苏区群众的支持下,部队顺利迈出战略转移的第一步。直到1934年10月18日中央红军前锋部队到达赣湘粤边,国民党统帅部才意识到红军可能不是战术机动,而是战略转移。

  红色铁流百折不回一路前行,有赖于长征沿途各民族群众的理解支持。长征途中危机四伏、险象环生,沿途人民群众的支援是红军战胜千难万险的重要前提。红军一路远征一路宣传,宣传党的政治主张,模范执行各项政策规定和群众纪律,并尽可能地扶贫济困,充分展示“救国救民王者之师”的风貌,使群众切身感受到共产党好、红军好。各族群众争相帮助红军筹集粮食等各种物资,为红军当向导和翻译,救护安置伤病员,有的还直接参军参战。

  红军长征战略方向的选择和北上抗日方针的确定,归根结底在于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长征是一场大规模的战略转移,确保红军生存是第一位的,但如果没有发展,最终也将难以生存。红军最终选择正确的战略方向、确定北上抗日战略方针,从客观上说是由于陕甘地区存在着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一块完整根据地,但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党和红军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把日本侵略者从中国赶出去,改变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才符合全国人民的政治期望和政治要求,才是顺应时代大势之举。

  新征程上,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和国家的事业就无从谈起。要牢牢站稳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长征精神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 王炳林

  长征不仅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也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思想升华。在这次伟大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展现出了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蕴涵着我们党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顽强意志和崇高品格。长征精神则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础上,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形成的一种更为具体、更为生动的精神形态。长征精神以其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

  长征,是一次用脚步丈量信仰的伟大远征。长征精神的核心,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毛泽东同志曾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句话深刻揭示了长征对于传播和践行党的理念的重要性。正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支撑着红军战士们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决策和命令,最后成功地完成了长征这一伟大壮举。也正是凭着坚定的理想信仰,红军才成为人民群众信赖和追随的队伍,也才凝聚起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无穷力量。

  长征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也是一次深入人民群众,了解民情、服务民众的深刻实践。在长征途中,红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做到了严格执行党和军队的纪律,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长征所到之处,红军得到了沿途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种军民鱼水情深的关系,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障,也映照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长征还体现了红军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崇高精神。越是艰难时刻,这支共产党人领导的队伍越是能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长征途中,许多战士宁愿自己忍饥挨饿,也要保证战友的生存,有的战士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战友的安全。那些经受过生死考验的幸存者们,增长了胆识与才干,成长为革命的中坚。正如毛泽东所说,经过长征锤炼的同志,“一个可以当十个,十个可以当百个”。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1000多位将军中,90%以上参加过长征。我们要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扬光大,凝聚信念信仰、守护不变初心,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齐卫平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一部长征史,为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认识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一个党、认识中华民族是怎样一个民族提供了最有价值的历史素材。长征从出发到胜利会师过程中的许多细节、场景、人物、故事都传递出震撼人心、激励奋进的强大力量。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征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长征精神既是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精神创造,也是中国共产党整体精神的历史写照,是体现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意志的一个文化标识。它是在特殊环境下创造的,但不是偶然的,中国共产党创建时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使它的创造具有必然性。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等思想精髓和实践品格,具有贯穿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永恒价值。

  弘扬长征精神对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长征精神的内涵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密切联系,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在它的内涵中得到全面体现。弘扬长征精神对彰显党的先进形象和永葆党的基业长青,具有重要意义,是永葆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内在要求。

  弘扬长征精神不能只停留在党的建设层面,还要进一步拓展到社会层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这个论断揭示了红色基因与民族基因相契合的思想,对加深认识弘扬长征精神的社会意义很有启发。要把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全社会更好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的长征路与昨天的长征路虽然环境、条件不同,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使命、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指向,决定着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褪色。我们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长征中党性教育的内容和启示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丁俊萍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是古田会议确立的重大原则,党性教育是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核心内容。长征时期在党员干部和红军将士中进行党性教育是这一时期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主体内容。长征途中,如何战胜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如何应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如何维护全党和全军的团结统一,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党性的严峻考验,凸显了长征途中加强党性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长征时期党性教育内含政治教育、阶级立场教育、纪律教育、理论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等。一是政治教育。长征途中的政治教育与党和红军重大行动紧密相连。比如,为落实从湘西向贵州转兵的战略方针,黎平会议上提出“书记处应会同政治部进行加强的政治工作,以保证本决定及军事作战部署之实现”;红军进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后,明确提出“绝对不准对少数民族群众有任何的骚扰,严禁将少数民族中的富裕分子当土豪打”,应尊重其风俗习惯;等等。二是阶级立场教育。长征途中时常可见的标语“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我们是无产阶级的军队”等,彰显了党和红军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属性。三是纪律教育。长征途中,红军日常的纪律教育始终坚持,“每个红军战士都知道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党和红军几乎在每一次重大行动之前,都会集中进行纪律教育。四是理论教育。长征途中的理论教育十分注意与实践相结合。如针对党和红军活跃于少数民族地区这一实际,党中央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与方法“是目前我们全党的迫切任务”。五是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队伍中,个个都是英雄汉,千锤百炼不怕难,这与党和红军中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有了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和激励,红军不仅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而且将自身锻造成一支所向披靡、一往无前的英雄部队。

  长征时期党性教育启示我们:党性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对党忠诚的意识,坚定理想信念,这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踔厉奋发实现各个时期党的政治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党性教育生效的前提是调动全体党员干部积极性,进而激发全党的生机活力,创造性地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党性教育的关键是直面问题,正确解决矛盾和问题,维护全党团结统一。党性教育成效检验的标准是推进党的中心工作,使党性教育赋能党的事业,成为推进工作发展的动力。

  长征这部伟大的史诗已载入历史,长征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前进,长征中的党性教育经验也必将成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党性教育、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宝贵资源。

  加强“红军长征在江西”的历史研究

  赣南师范大学常委、副校长 邱小云

  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万里长征中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从江西开篇的,加强红军长征出发历史的研究,是江西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从“在地化”研究视域来看,理论界关于长征历史的研究现状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对长征出发地、转折地、落脚地的研究;二是对分省域的长征“在地化”研究,如“长征在贵州”“长征在四川”等的研究。相对而言,“红军长征在江西”的研究还需加强。

  从长征出发史和“红军长征在江西”的视野来看,江西的贡献不仅仅是几个出发地点。事实上,红军长征的足迹踏遍了从赣东南到赣西南的山山水水,长征红军的鲜血洒遍了大半个江西大地,特别是江西人民对长征红军在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援上,都居于长征经过的十多个省之前列。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同江西这块红土圣地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红军长征在江西”的研究,加强包括出发地研究在内的红军长征出发史研究。

  从时段来看,“红军长征在江西”是1934年5月中共中央酝酿长征转移开始,到1935年3月,留守苏区的部队上油山开展游击斗争完成战略配合任务为止。从主体来看,除长征的中央主力红军之外,还有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红十军团、西征探路的红六军团以及留守苏区的武装3个主体。为了策应中央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红七军团受命挺进赣东北与红十军会师,组成红十军团后艰苦转战半年多,牵制了大量敌军,付出了几乎全军覆没的沉重代价。红六军团受命离开湘赣苏区,执行西征探路的战略任务,艰苦转战5000里,人员折损过半。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守苏区的部队在不断缩小的中央苏区核心地区坚守数月,以伤亡1万多人的代价掩护了中央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

  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在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中,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长征精神。长征精神从万里长征的出发阶段就已形成并充分彰显出来。无论是红六军团西征探路、红十军团转战北上,还是留守苏区部队的掩护作战,红军将士面对重重险境、义无反顾、向死而生,体现的就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长征精神。中央红军各主力军团坚决听取党中央指挥调度,阻击、移防、集结、突围,相互配合,在危急关头杀出一条生路,体现的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长征精神。长征这条红飘带,在出发阶段就浸染了成千上万红军将士牺牲的鲜血。

  随着新时代吹响“新长征、再出发”的伟大号角,“长征出发”又赋予了更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我们要从90年前长征出发的苦难辉煌历史中得到启发,加强对长征出发历史的研究宣传,弘扬长征精神,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远征。

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0791-88201921 |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您是第 位访问者
赣ICP备14009765号
返回顶部